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 生活 >
【当前独家】2023年“不买房运动”卷土重来的时机到了?
来源: 八草刀      时间:2023-02-03 02:21:39


(相关资料图)

站在2023年回望2006年深圳的“不买房运动”,如同‬在2022年出现人口负增长85万人(死亡人数超过了出生人数85万)的时点,回看1978年“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”的倡议,荒诞而滑稽。

2006年第一季度,深圳房价同比上涨20%,房价达到8700元。在深圳的退伍老兵邹涛热血揭竿,发起“不买房运动”。这位热心公益的志愿者提出霸气口号:“楼价一日不降到市民可以接受的程度,我们就坚决不买房。”并提出一个听起来很符合逻辑的美好愿景:“只要大家3年不买房,房价就一定会降!”

这个轰轰烈烈的“嘴炮”运动得到超过30个大中城市几百万网友的声援,但这位邹先生竟然在三年期限未到的2008年,于深圳、北京发起“万人住房团购”行动,拥趸者震惊不已,目瞪口呆。

2009年,深圳房价更是在“4万亿”助推下头也不回一路暴涨,到2010年,深圳新房均价达2万/平。同年,北京的“国十条实施细则”推出“限购令”,带头人邹涛顺坡下驴,在网上公开道歉,“不买房运动”染疾而终,留下一地鸡毛。

此后,庙堂的“限购限贷限售限价”接棒江湖的“不买房运动”,对需求端的限制成为各地楼市调控的标配。买房的人多了就收紧,买房的人少了就放松,楼市进入“跷跷板”模式,一直持续到2020年“三条红线”出台,才算真正“扼住了楼市命运的咽喉”。

金融才是楼市的“七寸”,2020年8月“三条红线”掐死供给侧的流动性,2021年1月“两条红线”摁住需求端的贷款,房地产彻底熄火。

过去三十年,说老百姓深受高房价之苦,倒不如说他们更受楼市“跷跷板模式”的折磨痛苦不堪。每个买了房子的业主都担心买房买在山顶上“高位站岗”,每个暂未买房的“无产者”都焦心再不买房收入赶不上房价上涨的速度。这种预期不稳的心理,随着左右摇摆的循环周期时间越来越短,房价涨跌也越来越急,游戏中的老百姓如同被架在火上烤焦虑不安:任何时间点买房都可能犯错误。

2022年“金融16条”又想托起天平的另一端,再次启动楼市的“跷跷板模式”。这一次,老百姓突然惊讶地发现,身价几百亿的房地产商和高高在上的地方大员,钱包的鼓瘪居然掌握在他们的手上:他们不买房,房企破产,地方潦倒;他们再买房,房企复活,地方翻身。

当年的“不买房运动”,声讨房地产商贪得无厌赚取高利润,恨不得把房企老板打入十八层地狱。但是,2022年房企集体暴雷,按理正是赚取暴利的房地产商遭受报应的好时机。而在房企即将要集体沉沦的关键时刻,“拯救优质房企”竟然成为防范风险的现实选择,难道还要继续让这些房地产商榨取房奴们的最后一滴血汗?

2023年,如果大家真的往后再坚持三年不买房,房企老板必然再无翻身之日。问题是,有可能吗?

每个人的所谓“理性”都是‬环境产物,更直接点说‬,行为都是“屈从于”经济逻辑,买房合算还是不买房合理,从来不应“赌气”做抉择。

无论买房还是不买房,都应该从自身的需求出发,而不是想着“弄死”某某某。发心不正,果招迂曲!

上一篇:

下一篇:

X 关闭

X 关闭